SBS屬于乙烯類熱塑性彈性體,是乙烯—丁二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 SBS中聚乙烯鏈段和聚丁二烯鏈段明顯地呈現兩相結構,聚丁二烯為連續相,聚乙烯為分散相,使其具有2個玻璃化轉變溫度,個玻璃化轉變溫度(Tg1)為-88~-83℃,第二個玻璃化轉變溫度(Tg2)為90℃,在Tg1~Tg2之間端基聚乙烯聚集在一起形成微區分散于聚丁二烯連續相之間,起到物理交聯、固定鏈段、硫化增強及防冷流作用,具有硫化橡膠的高彈性和抗疲勞性能,當溫度升至Tg2時,聚乙烯相軟化和流動使得SBS具有樹脂流動加工性。這種兩相分離結構使其能與瀝青基質形成空間立體網絡結構,從而有效地改善瀝青的溫度性能、拉伸性能、彈性、內聚附著性能、混合料的穩定性、耐老化性等。在眾多的瀝青改性劑中,SBS能夠同時改善瀝青的高低溫性能及感溫性能,使其成為研究和應用多的品種,SBS改性瀝青目前占瀝青需求量的61%之多 [1] 。
1.溫差較大的地區有很好的耐高溫、抗低溫能力2.有較好的抗車轍能力,其彈性和韌性好
3.提高了路面的抗疲勞能力,特別是在大流量、超載嚴重的公路上具有良好的應變能力,可減少路面的變形
4.粘結能力特別強,能明顯改善路面遇水后的抗拉能力,并極大地改善了瀝青的水穩定性
5.提高了路面的抗滑能力6.增強了路面的承載能力
7.減少路面因紫外線輻射而導致的瀝青老化現象 8.減少因車輛滲漏柴油、機油和汽油而造成的破壞
一般來說,瀝青的SBS改性需要經過溶脹、剪切、發育三個過程。對于SBS改性瀝青體系來說,溶脹與相容存在密切關系,溶脹大小直接影響了相容性的好壞,如果SBS在瀝青中溶脹,則體系變成完全相容。溶脹行為與改性瀝青生產、加工工藝和高溫貯存穩定性等有密切的關系。 隨著溫度升高,溶脹速度明顯加快,在高于SBS的PS玻璃化轉變的熔融加工溫度溶脹明顯。另外SBS的結構對溶脹行為有明顯影響:星型SBS的溶脹速度較線型的慢。相關計算表明,SBS溶脹成分的密度集中在0.97一1.01g/cm3之間,接近芳香酚的密度。剪切是整個改性過程中中關鍵的一步,往往剪切的效果會影響終的結果。膠體磨是改性瀝青設備的核心,它處于高溫、高速運轉的環境下,膠體磨的外層為夾套結構,設有循環保溫系統,同時起減震和降低噪音的作用,膠體磨內部為帶有一定數量齒槽的環狀動盤和環狀定盤磨刀,間隙可以調整,物料粒度的均勻性和膠溶效果由齒槽的深度、寬度及磨刀的數量、形成結構的特定工作區域來決定。隨著動盤高速旋轉,改性劑受到強大的剪切和碰撞而不斷分散,將顆粒磨細,與瀝青形成混溶的穩定體系,達到均勻共混的目的。充分溶脹后,SBS與瀝青混合均勻,研磨顆粒越小,SBS在瀝青中的分散程度越高,改性瀝青的性能越好。一般為了達到比較好的效果,可以進行多次研磨。
改性瀝青的生產后都要經過發育的過程,研磨后,瀝青進入成品罐或者發育罐,溫度控制在170-190℃,在攪拌器的作用下進行一定時間的發育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往往加入某種改性瀝青穩定劑來提高改性瀝青的儲存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