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正耀貨架報道:信息化驅動工業化是規律
來源:www.zhengyaojx.com 上傳時間:2016年11月17日09:04 訪問量:350次???? 天津正耀貨架廠發現隨著德國“工業4.0”以及美國“制造業回歸”的強力推動以及我國勞動力、土地等成本的上升,我國制造業依賴傳統比較成本優勢參與國際競爭的局面難以為繼。加快制造業智能化的發展進程,培育和發展新優勢,是在新一輪國際產業競爭中主動出擊,促進工業轉型升級的重大戰略抉擇。
(一)規律:從工業化到智能化的演變
傳統工業化的技術特征是利用機械化、電氣化和自動化,實現大規模生產和批量銷售。在當前復雜的國際競爭和環境下,要提升我國制造業在產業價值鏈中的地位,解決制造業大而不強的問題,就從傳統生產方式向智能化生產方式轉變。
現代工業化的技術特征,除了物理系統(機械化、電氣化、自動化)之外,還要通過融合信息系統(計算機化、信息化、網絡化),終實現信息物理系統(智能化)。“工業4.0”時代,中國制造業向智能化發展,存在著巨大的空間和潛力。目前,我國正處在工業化的發展進程之中,經濟的崛起必定先依托制造業。新一輪工業革命在帶來諸多挑戰的同時,也將為我國新一輪制造業發展提供許多難得“契機”。歷史經驗表明,每一次工業革命都為后發成功實現趕超提供“契機”,英、德、美、日等都是通過把握工業革命的機遇而成功的。就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而言,新一輪工業革命將會同樣帶來趕超發展的“契機”。
以前,我國制造業技術含量不高,一直處于國際產業價值鏈的低端環節。工業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有效地為制造業的網絡化、智能化發展奠定了殷實的基礎。毫無疑問,“工業4.0”時代,新一輪工業革命將更快速地帶動兩化深度融合。信息技術向制造業全面嵌入,將打破傳統的生產流程、生產模式和管理方式,生產制造過程與業務管理系統的深度集成,將實現對生產要素的高度靈活配置,實現大規模定制生產,從而有力推動傳統制造業加快轉型升級的步伐。
(二)規律:內、外部的網絡協同
“工業4.0”定義了制造商、供應商乃至開發商之間的網絡協同結構,主要目的是實現市場與研發的協同、研發與生產的協同、管理與通信的協同,從而形成一個完整的制造網絡,由多個制造企業或參與者組成,它們相互交換商品和信息,共同執行業務流程。
內部的網絡協同主要是指“智能工廠”的“智能生產”,重點研究智能化生產系統及過程,以及網絡化分布式生產設施的實現,其核心就是在整個工業生產過程中的應用中,通過信息物理系統(CPS),利用物聯網的技術、軟件技術和通信技術,加強信息管理和服務,提高生產過程的可控性,從而實現研發、生產、制造工藝及工業控制等全方位的信息覆蓋,全面控制各種信息,確保各個生產制造環節都能處于優狀態,從而引導制造業向智能化轉型。
未來制造業中,每個工廠是獨立運作的模式,每個工廠都有獨立運行的生產管理系統,或者采用一套生產管理系統來管理所有的工廠的操作。但是隨著企業的發展,企業設有不同的生產基地及多個工廠,工廠之間往往需要互相調度,合理地利用人力、設備、物料等資源,企業中每個工廠之間的信息流量越來越多,實時性的要求越來越高,同時每個工廠的數據量和執行速度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這就要求不同工廠之間能夠做到網絡協同,確保實時的信息傳遞與共享。
在化與互聯網時代,協同不僅僅是組織內部的協作,而且往往要涉及到產業鏈上、下游組織之間的協作。一方面,通過外部的網絡協同,消費者與制造業企業共同進行產品設計與研發,滿足個性化定制需求;另一方面,通過網絡協同,配置原材料、資本、設備等生產資源,組織動態的生產制造,縮短產品研發周期,滿足差異化市場需求。這樣一來,外部的網絡協同制造使得一個工廠根據自己的生產能力和生產檔期,只生產某一個產品的一部分,外部的物流、外部工廠的生產,包括銷售等整個的全產業鏈能夠聯系起來,有效地實現了資源的整合
轉載請注明:轉載自環球塑化資訊網 http://www.wr5258.com/news/
本文鏈接:http://www.wr5258.com/b-zhengyaojx/news285829/
免責聲明:本文"天津正耀貨架報道:信息化驅動工業化是規律"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環球塑化網無關。環球塑化網所轉載的內容,其版權均由原作者和資料提供方所擁有!如因作品版權問題需要處理,請與我們聯絡。電話:400-115-2868
熱門新聞
聯系我們
022-58890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