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日,嶗山環保局對張村河邊的最后兩家廢舊塑料加工廠進行了設備監督拆除,至此,沿河兩岸的32家塑料廠被全部關停取締。
上午10時,記者跟隨嶗山環保局執法人員來到張村河 。據介紹,2013年環保部門在此發現了大量聚集的非法塑料造粒加工項目,經過摸查,共有32家塑料加工類私營企業,均為塑料熱熔造粒,主要從業人員為當地村民和外來人員。
“看那些棚戶房,就是他們的‘工廠’。”順著執法人員手指的方向記者看到,沿河有簡易板房,工人就是租賃這種臨時工棚在里面安裝設備進行塑料加工。執法人員進入其中一處板房,記者觀察發現,現場的機器設備十分簡陋,生產工藝的簡單粗放。工人介紹,這里最主要的設備叫“高溫熱熔機”,“干這個的每家都有”,廢舊塑料經簡單洗滌后,通過燃煤爐或電加熱熔解,再拉絲、冷卻、切割成顆粒出售。
每個“工棚”里干活的工人一般兩三個人,嶗山環保局執法人員說,這種廢舊塑料加工生產過程中,均產生有毒有害氣體。利用回收的廢舊塑料等為原料進行加工生產,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水、廢氣不經任何處理直接排放,污染了水源、空氣,特別是嚴重干擾了周邊居民的正常生活,由此引發的投訴也越來越多。
執法現場,環保執法人員對最后兩處工棚的塑料加工設備監督拆除,并對其進行永久性關停。這標志著,張村河兩岸的32家塑料加工廠至今一家不剩全部取締。

記者從嶗山區環保局了解到,對張村河兩邊的塑料加工廠共有三輪清理大戰,第一輪共發現違法行為32起,并全部下達書面整改通知書,責令限期整改或關停企業;在第二輪的排查中發現僅有4家單位停止了違法行為,其余28家單位無任何改正行為,依次進行了立案處罰并責令關停;在第三輪檢查中,發現仍有13家違法單位拒不整改,繼續非法作業,執法人員采取現場監督的方式,責令責任人現場拆除設備并拍照取證。截至29日,環保部門共出動執法車輛60輛(次 )、執法人員160人(次),所有非法塑料造粒項目均已關停,有的設備已經拆除,有的廠棚拆掉、設備搬離。
但是,此類廢舊塑料造粒加工廠發展快、規模小 、地點分散、機械設備簡易、拆卸組裝簡單,便于非法加工業主搬遷再建與執法部門“游擊式”作業,大多藏匿于農村角落或邊遠地帶,隱蔽性強,十分容易死灰復燃。對此,嶗山區環保局表示,下一步將聯合城管、公安等多部門繼續對兩岸實施不間斷巡查,一經發現,除拆除取締外將嚴罰,提高違規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