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耳材料科技于6月4日在TEDx Taipei介紹夢想制造專案,與各界頂尖學者以及業界領導者一起探索肉眼看不到的科學研究與環境永續發展等議題,及科技將能如何改變未來的生活面貌。獲歐洲在臺商務協會低碳倡議計劃與TEDx Taipei之邀,拜耳材料科技市場開發部經理張睿顯博士于會中分享拜耳如何成功地將二氧化碳從工廠廢氣變身為有用物質,進而取代石油制成高品質泡棉。
石油讓世界得以轉動,也是制成多種藥物與塑料的重要基礎原料。然而迎面而來的資源匱乏問題,卻是全球迫在眉睫的挑戰之一。臺灣拜耳材料科技總經理李銘城表示:“面對能源危機,其實有另一個解決之道,那就是應用和石油同樣擁有碳元素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來制造同樣高水準的商業產品。您能想像睡在一張用二氧化碳做出來的床墊上嗎?拜耳已成功證明以溫室氣體二氧化碳作為重要的化工原材料是可以商業化的,而這個計劃我們就稱之為夢想制造計劃(Dream Production)。”
拜耳的“夢想制造”專案試驗階段已順利完成,市場分析顯示前景樂觀,拜耳材料科技現在計劃在其德國多馬根(Dormagen)生產基地投資1500 萬歐元建造一條新的生產線。該生產線將以二氧化碳為原料生產高品質的聚氨酯泡棉,預計年產能為5000噸。“夢想制造”專案的目標是從 2016年起將以二氧化碳為原料的多元醇產品量產并投入市場。多元醇和聚氨酯的加工相關企業對此已經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
目前為止,基于二氧化碳生產的多元醇尚未達到商業生產規模。拜耳材料科技開發的創新多元醇,具備與傳統制材相同的高品質水準,同時帶來更可觀的永續性效益。多元醇通常以環氧丙烷為原材料,使用一定數量的二氧化碳作為基礎原料的制造方式,可減少使用以石油為基礎的環氧丙烷原材料。新制程所達到的二氧化碳平衡效益遠優于傳統生產方式。
拜耳材料科技事業群CEO唐佩德(Patrick Thomas)表示:“提高我們所從事的所有業務的永續性,是我們的重要策略,這也正是在‘夢想制造’專案中要實現的。我們成功地把一種對氣候可能不利的廢氣轉變成了有用的原料。無論是對環境的改善和對人類的幫助,我們所有人都將從中受益。”
張睿顯博士進一步表示:“此專案從一開始就充滿挑戰,因為二氧化碳的鈍性,讓它無法反應。但拜耳開發了可讓二氧化碳發生反應的催化劑,并擁有相關的專利。”拜耳材料科技與工業界和學術界的合作伙伴共同開發出了這套生產制程。同時,公司發明了符合要求的高效催化劑來觸動化學反應,并與德國阿亨 (Aachen)的研究機構CAT催化劑中心一起對這種催化劑進行了深入開發。作為以公立資金贊助的“夢想制造”專案的一部分,在其研究階段即在德國利物庫森的試驗工廠里進行了近三年的密集測試。除此之外,還進行了相關的市場需求的研究調查。
創新多元醇可用來生產聚氨酯泡棉塑料,許多日常用品都運用了這種塑料,包括附有軟墊的家俱、鞋子和汽車零件,也應用于建筑物與冷藏設備中的保溫隔熱材料。
這種創新多元醇可用來生產聚氨酯泡棉。聚氨酯泡棉被應用于眾多日常用品中,例如軟墊家俱、鞋子、汽車零部件以及建筑物和冷藏設備的隔熱保溫材料等等。拜耳材料科技事業群的夢想制造專案經理Karsten Malsch博士宣告:“床墊可能是此塑料的第一個重大應用領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