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僅僅是廢舊地膜,那么它就是塑料垃圾,但一經過深加工,再生塑料產品,物美價廉,就頓時成了寶貝了。
在剛剛結束的由農業部和國家發改委共同主辦的全國推進農用地膜綜合利用現場會上,來自全國各地的與會代表在甘肅參觀了已建成的廢舊地膜綜合利用體系,詳細了解了甘肅廢舊地膜再利用的情況。
在甘肅省,用過的地膜已不再是田間地頭的“白色污染”,而是經過完善的回收體系,重新被加工成為PE軟管、滴灌帶、塑料桶等市場需求巨大的產品,實現了變廢為寶。
目前甘肅省的廢舊地膜綜合利用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將回收的廢舊地膜進行粉碎、清洗后,通過熱融、擠出生產再生塑料顆粒,利用再生顆粒進行深加工,生產PE管材、塑料容器(如化糞池)、滴灌帶等;二是將回收的廢舊地膜直接粉碎,混合一定比例的礦渣加工生產下水井圈、井蓋、城市綠化用樹篦子等再生產品。
再生料做成的產品性能不變,價格卻降低了,對于需要大規模使用這些產品的用戶來說可以有效降低成本,所以很受歡迎。據甘肅某塑料生產廠家的負責人介紹,僅該廠每年廢舊地膜深加工產品產量就可以達到5900噸,年產值可達6000多萬元,由于物美價廉,產品供不應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