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明兩年,世界新增的己內酰胺產能80%落戶中國。
9月25日,浙江巴陵恒逸己內酰胺公司年產20萬噸己內酰胺項目環己酮單元裝置A線投料開車,并于9月29日產出合格產品。
至此,中國石化(600028)與浙江恒逸集團共同投資36億元合作建設世界單線產能最大己內酰胺項目兩條生產線打通全流程一次開車成功。打通全流程后的己內酰胺裝置運行平穩,日產己內酰胺580噸,優級品率穩定在90%以上。
新增產能全部投產后,我國己內酰胺對外依存度將大為降低。專家提示,雖然市場空間仍然較大,但企業應當向全產業鏈發展,采用先進技術,致力開發高端、綠色的新產品,這樣才能在未來越來越激烈的競爭中搶占高地。
擴能大戲:中國唱主角
亞洲是世界最大的己內酰胺消費地和最大的己內酰胺凈進口地區,其中中國的進口量全球第一。
數據顯示,2011年全球己內酰胺消費量為406萬噸,同期己內酰胺總產能為491萬噸,其中亞洲占總產能的38.1%。消費主要集中在亞洲、北美和西歐地區,其中亞洲地區消費量占總消費量的63.2%。亞洲地區的己內酰胺一直供不應求。
截至2011年底,我國己內酰胺總產能達到58.5萬噸,自給率超過40%,但供應缺口仍然較大,預計今年進口量突破80萬噸。
進入2012年后,己內酰胺擴產速度明顯加快。今明兩年全球將有超過200萬噸/年的己內酰胺項目投產,其中80%在中國。同時,歐洲地區一些老裝置將陸續關停。
今年以來,我國已有一大批己內酰胺裝置投產或擴產。3月,山東海力化工公司一期產能10萬噸/年的裝置建成投產;4月,浙江巨化集團公司完成擴能,己內酰胺總產能翻倍至5萬噸/年;9月下旬,巴陵石化與浙江恒逸集團在蕭山合資建設的年產20萬噸/年己內酰胺項目全線貫通。按計劃,今年中國大陸將新增己內酰胺產能62.5萬噸。
在亞洲緊鑼密鼓擴產的同時,東歐等傳統出口地區的裝置卻在紛紛關停。俄羅斯天然氣寡頭Gazprom旗下的石化子公司Sibur-Neftekhim7月17日宣布,計劃2013年4月關閉一個己內酰胺原料工廠;烏克蘭NFTrading公司今年5月也停了一個位于烏克蘭的6萬噸/年己內酰胺工廠,因該工廠盈利不佳。
一增一減,亞洲地區己內酰胺的對外依存度有望大大下降,歐洲等傳統出口地區將受到較大影響,全球己內酰胺貿易格局將出現大改變。
擴能加速:高利潤驅動
從國內己內酰胺市場來看,2011年維持了近9個月的高利潤,在各種化工原料產品中表現搶眼。面對一塊豐厚誘人的“蛋糕”,越來越多的企業表現出投資己內酰胺的熱情。
目前,國內己內酰胺消費主要集中在廣東、福建、浙江等地。巴陵石化、南京帝斯曼東方化工公司、石家莊化纖公司和浙江巨化4家大型企業的年產能為48.7萬噸/年。
這些企業不乏擴能計劃,由于當地發展空間的局限,他們還把目光投向了異地興建項目。作為國內最大的己內酰胺生產供應商,巴陵石化5月與福建簽約了20萬噸/年己內酰胺項目,在浙江的20萬噸/年己內酰胺A線、B線相繼開車。浙江巨化己內酰胺石化新材料二期異地新建年產10萬噸己內酰胺裝置也已開始前期施工,預計2014年一季度建成。
除了大型老企業擴能外,其他企業也涉足己內酰胺市場。3月,魯西化工(000830)變更募投項目發布公告稱,擬停建年產20萬噸有機硅項目二期工程,將該項目剩余募集資金11.98億元和利息收入全部變更投向年產20萬噸己內酰胺項目。根據該公司此前公告,年產20萬噸己內酰胺項目總投資25.02億元,分兩期建設,3年全部建成。市場人士認為,該公司此次變更募集資金加速己內酰胺項目建設,就是為了爭奪己內酰胺供不應求的市場機遇。
長樂恒申合纖科技公司與荷蘭帝斯曼纖維中間體公司7月16日達成合作意向,雙方擬在福建省選址,建設一個百萬噸級、世界產能最大的己內酰胺生產基地。預計一期工程的規劃與施工于年底前啟動。
湖北三寧公司年產20萬噸己內酰胺項目已于7月上旬破土動工,該項目概算總投資50億元,一期工程預計2013年6月建成投產。此外,蘭花科創(600123)、中國化學(601117)、福建煉化等多家企業也公布了各自建設20萬噸/年己內酰胺新項目的計劃投資。
擴能前景:高端者拔頭籌
在密集的投資下,己內酰胺市場前景如何?
中國紡織工業協會認為,己內酰胺已被國家列為“十二五”重點鼓勵發展的石化新材料,加上國內汽車、電子、包裝等行業的快速發展和工程塑料的巨大需求,給己內酰胺市場帶來廣闊的空間。未來5~10年,全國己內酰胺供應短缺局面仍繼續存在。
“雖然我國當前經濟下行壓力較大,企業在己內酰胺領域的投資不少,但顯得較為理性。這主要體現在企業從產業鏈建設、技術開發和產品創新上都下了功夫,不是一味地盲目擴能。”專家表示。
比如,平煤神馬集團的己二酸和己內酰胺協同發展,并與該集團的下游尼龍產品形成完整的產業體系;湖北三寧公司采用世界先進的綠色生產工藝及裝備,并高度整合現有的合成氨、硫酸和氫氣資源和儲存運輸優勢。總體上看,我國己內酰胺的增長速度及項目投資比較務實。
不過,專家也提醒,雖說己內酰胺在國內具有較好的發展空間,但從目前市場情況看,也面臨一些風險:一是原料成本居高不下;二是節能、環保壓力加大;三是產業鏈下游處于低端領域,產品附加值較低。受2011年己內酰胺反傾銷案的影響,國內己內酰胺市場價格從今年2月開始逐漸回歸理性,未來在產能全面釋放以后,市場也將面臨競爭加劇、價格下滑的挑戰,因此采用先進技術、生產高品質己內酰胺的企業風險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