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前段時間報道的酒鬼酒塑化劑事件,公司鎖定了塑化劑可能肇事的三元兇,認為是塑料管導致塑化劑超標。對此,業內專家爆料,從較為專業角度解釋“三元兇”說法站不住腳,網友也調侃,塑料管就能導致塑化劑超標,那其他塑料包裝飲品豈不險哉?
首先,自動包裝線上的小塑料管、塑料瓶塞和10米長的塑料輸酒管,均屬于食品級的塑料管,是不含塑化劑的。因為塑料管有分類,塑化劑并不是塑料管的必備成分,食品級包裝容器也基本不含有毒的塑化劑,否則,我們平時吸食的所有食物,如果有用塑料管,那豈不是都可能含有毒塑化劑?加上通過高壓和酒接觸的時間很短,更加不可能含有大量的塑化劑。
業內人士稱,如今的白酒廠內,所用的器械少用塑料,而基本用不銹鋼的管道,只有小企業小公司才會使用塑料管。因此酒鬼酒公司的解釋站不住腳。
實際上,塑化劑的作用能使酒變得“好看好味”,好看指的是感觀指標,這也是好酒和差酒的視覺區別。而好味指的是口感指標,包括鼻子聞的氣味和嘴巴嘗的味道,好酒的感覺是香醇、綿甜柔和,而差的或新釀的酒會刺激喉嚨。好酒需要長時間釀造,但是廠家為了追求效益,會想辦法縮短釀造時間,以提高經濟效益。個別調酒師準確把握了添加塑化劑的用量,因此能在短時間讓差酒變“好酒”,加之兩者價格天壤之別,因此廠家獲利更大。
眾多分析都可以說明,塑化劑不是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而是在勾兌和調配過程中人為添加的。而且,在此次事件之前,塑化劑的含量指標并不作為重要指標,這就是酒業的潛規則。
實際上,塑化劑廣泛存在于所有塑料制品中,它可使制品柔軟且易于成型。它不溶于水,溶于脂類和醇類溶劑,所以,食用油、白酒、牛奶及類似的液體食品,只要是塑料包裝,都有塑化劑,這還不包括人為添加。然而大家忽視了一點,不超標的塑化劑對成人來說危害很小甚至不存在威脅。凡是都有個度,塑化劑也并不是傳聞的那么可怕,適量、過量、超標是會導致完全不同的后果的。
業內人士提醒消費者,購買有塑料包裝的食品制品時應注意留意添加劑含量,并正確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