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由于專業外貿ERP產品普遍缺乏,致使商家后臺訂單管理、倉庫管理混亂,供應鏈流程問題頻出,無法發揮效率。
某中型外貿B2C企業主稱,目前公司使用的ERP系統,是一套根據淘寶賣家二次研發的軟件,只能實現最簡單的操作。關于退稅、換匯、海外倉這些外貿領域特有的問題,系統則無法支撐。
據該商家透露,處于市場中游的外貿電商對于匹配的專業ERP有十分迫切的需求,但苦于市面中可供選擇的產品極少。
“如果有的話,出十幾萬塊錢我也愿意購買。”該商家表示。
然而,現實情況卻是,即便可以開發專業的外貿ERP系統,價格也絕非商家一廂情愿的十幾萬元級別。廣東某ERP廠商透露,此前為協助一家外貿電商進行評估,如果開發一套匹配對方需求的ERP,費用至少在80萬到150萬左右。
“一方面,可能是由于我們是做整體解決方案,系統龐大,功能性和自定義強,從而導致產品造價高。另一方面,外貿電商的訂單量畢竟無法和國內B2C相比,因此,成本上無法cover掉,造成物以稀為貴。”上述ERP廠商坦言。
顯然,相比內貿電商,僅滿足于一些訂單的簡單處理或者進銷存管理,外貿電商在流程上,對ERP系統的要求更高。這也為整個ERP市場的研發帶來難度。
以跨境物流為例,由于國際快遞費用很高,外貿電商訂單很難像國內電商一樣選擇單件發貨。所以通常選擇整批貨發集裝箱或拼柜的方式,統一發往境外物流倉,從而降低成本,提高時效。
“這些物流倉一般都是國內的一些公司在境外租賃的,然后可以分租給這些外貿電商。當有訂單接入的時候,他們需要將訂單指令,根據地區轉發給不同的境外倉庫,由境外倉庫代理發貨。”該人士指出,在這一過程中,商家需要ERP系統抓取外貿電商平臺的訂單,然后對接境外的物流倉系統,再實現訂單量傳遞、庫存管理和結算。
這即意味著,一套ERP系統要支撐商家管理每個集裝箱的報關、裝船、提單、船期、在途時間、離港到港、入倉等很多環節,流程十分繁瑣。此外,在快遞結算、倉租等方面,其復雜程度更甚。
另一方面,海外電商的商業模式與國內也存在諸多差異。譬如海外電商以自營B2C居多,開放平臺較少,系統對接上要投入更多精力。“單是系統語言就得搞中英雙語支持!”
據了解,目前國內主流ERP廠商對于外貿電商涉獵還很少。行業人士估算,集中在eBay和亞馬遜的活躍外貿商家大致在1萬家左右,整個盤子尚屬有限。
“產品初期研發成本肯定很大,所以只有當客戶量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成本才可能被均攤,價格才能降下來。”國內知名ERP服務商管易的一位高管向表示,目前國內部分電商內銷外貿兩種業務兼顧,在軟件系統上則不會更多投入重復購買。因此,在ERP提供上,僅是在現有軟件基礎上完善功能添加。
目前,國內較大的服務商中,幾乎沒有專門做此事的,市面上有部分小型外貿ERP軟件提供商提供價格較低的服務,但也僅僅是實現簡單的功能,存在許多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