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相關協會調查,市面上有近80%可降解材質餐盒都是假的,不但未能達到降解要求,有些標著‘可降解’的餐具安全性讓人擔憂。
新國標《塑料一次性餐飲具通用技術要求》已于2009年12月1日起正式實施,該標準能否解決目前一次性餐具使用過程中暴露出的安全性問題,有待市場檢驗。
從超市到小飯店,經營者和消費者都偏愛“可降解”,但其中有多少是真正的“可降解”。
“不要一味相信‘可降解’標簽。”業內人士表示,目前一些中小型飯店,尤其是路邊攤、小吃店等,一次性餐飲具標注依然比較混亂。市民應盡量到正規飯店購買,并認清QS、是否降解、成分原料等標識。
上海市食品藥品監督所副所長張磊指出:可降解的飯盒實際上是一個環保問題,可降解也好,不可降解也好,都有食品安全的標準,符合標準的產品就是可以的。但是有一點,如果像飯盒這類材料受熱后熔化,可能就有問題。塑料包裝材料上面除非有特殊標志是可以耐熱的,否則一般都是不耐熱的,熔化后會有一些不利影響。
目前我國可降解塑料的技術已有所提高,但是要將可降解技術廣泛應用,在成本上就很難攻關。正是因為成本太高,一些可降解的塑料實際上并為降解處理。
很多市民都以為可降解產品就是環保產品,但事實上并非如此。據記者了解,一次性餐具包括很多種,其中紙質的、木質的和塑料的最為常見。紙質的和木質的一般為可降解餐具,但塑料的一次性餐具往往由淀粉基和聚乙烯等材料混合組成,其中聚乙烯等一般很難降解,所以這類產品并不能稱為環保產品。
綠色環保包裝應該符合三點,即易回收,易處置,易被自然環境融合,也就是產品要能降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除此之外,“真降解”的餐具同樣也存在一些問題。為了達到降解目的,這類餐具里往往有較多添加劑,而這些容易溶解到油或酸性食品里。部分可降解餐具里含有的光敏劑,成分中含有重金屬,若溶解到食品里可能會影響人體的內分泌系統,使用多了對婦女的生育能力和兒童的智力發育會有一定影響。
環保綠色安全的可降解塑料餐具亟需研發并投入使用,技術和成本上希望有政策支持,這樣企業也不會太大壓力,人們的健康安全才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