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塑料廠將華蘭溪的河水都污染變色了。”華蘭村村民林上星說,“河里的魚加工之后,味道中都有塑料味,絕對不敢吃。”
一個幾乎露天的生產作坊,看不到廠名,地上到處是垃圾,廠房極其簡陋,只有幾臺簡單的生產設備。大量堆放的廢舊編織袋是生產原料,燃燒爐剛剛熄火,里面還堆積著一些未被充分燃燒的塑料,散發出刺鼻的煙氣。這家企業叫永盛塑料廠,2010年11月30日通過環評審批,2011年2月投入試生產。據介紹,永盛塑料廠試運行一年多至今,環保設施尚未驗收合格。
2013年2月,尤溪縣環保局對該廠下發了責令停止生產的通知,要求完成建設項目竣工環保驗收前不得擅自恢復生產,否則將依法予以處罰。同年3月,在接到群眾舉報后,尤溪縣環保局再次要求該廠立即停產,進行整改。永盛塑料廠為何屢禁不止,頂風作案?面對記者的疑問,尤溪縣環保局監察大隊大隊長傅樹德先是稱,該廠是在試生產。25日又改口稱,該廠確已停產整改,“當天車間冒煙現象是工人清理設備上的雜物所致。”
然而,記者現場看到,一輛車牌號為鄂F77039的卡車正在裝運剛剛出爐的“塑料米”,還散發著熱氣。工人們說,這些塑料米準備運送到相鄰的南平市。 尤溪縣環保局曾在2013年3月出臺了一系列措施,譬如要求該廠整理原料堆場;對廠區外靠河邊廢渣堆場進行平整,恢復植被;做好雨污分流設施,完善污水處理設施等,但沒見任何整改行動,記者只看到墻上刷著“保護生態環境”的標語。
為防止該廠擅自恢復生產,當地政府和環保部門已采取斷電措施,加強監管,未整改到位并經驗收合格不得恢復生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