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耀隆,一家在福州本土成長起來的龍頭企業;中國天辰,央企中國化學工程集團公司的全資子公司。兩者主業都與化工有關,但前者是生產型,后者是工程設計開發型,雙方如何資源共享、優勢互補?
天辰耀隆己內酰胺項目就是雙方一拍即合的產物。經過兩年如火如荼的建設,本月底,福州耀隆與中國天辰將結出“碩果”:一條采用自有技術,規模為年產20萬噸國內單線產能最大的己內酰胺生產線進入試產階段,預計今年可實現產值16億元,達產后年產值可達50億元。
“隨著一期投產,天辰耀隆將在5年內繼續大手筆投入,總投資規模將達200億元,進一步拓展延伸產業鏈。”江陰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施家雄認為,這一項目投產,吹響了江陰建設千億化工新材料產業集群的“沖鋒號”。
5個“巨無霸”項目相繼落地
“亞洲最佳集裝箱碼頭”“中國十佳集裝箱碼頭”……江陰大港口“大出大進”,有利于發展石化、鋼鐵、化工等臨港產業。
坐擁優越的地理位置,江陰港區吸引了大批央企、民企與外企在此布局發展。東南電化、耀隆化工、中景石化科技園、中石化巴陵己內酰胺等5個總投資550億元的“巨無霸”項目,紛紛“飛”向江陰半島。
東南電化項目所在地,3年前還是一片灘涂,如今一座座高大建筑拔地而起。該項目總投資34.37億元,去年底實現試生產,預計今年年產值達16億元。緊鄰的耀隆化工項目一期也在去年底進入單體試車,預計今年產值可達7億元;二期將投資3.4億元,目前正開展樁基施工。此外,總投資150億元的中景石化科技園項目正在快馬加鞭建設,預計今年7月可實現第一套裝置試生產,項目全部達產后年產值將達400億元,并拉動上下游產業鏈400億元。
還是這個片區,央企投資的巴陵己內酰胺項目現已完成軟基處理和地質詳勘,即將開始主體樁基施工,計劃2016年7月建成投產,達產后年產值可達40億元。屆時,江陰將成為國內最大的軟包裝原料和聚胺酯原料基地之一。
千億產業集群加速崛起
隨著“大塊頭”項目的落地開建,“雁陣效應”日益凸顯。一個“企業小循環、產業中循環、區域大循環”的循環經濟體系,也正在江陰化工新材料專區初步形成。
“根據發展規劃,園區在建設時已通過各種管道把企業連接起來,成為一個循環鏈。”施家雄透露,園區投資9000萬元建設了總長度7.017公里的化工公共管廊。江陰經濟開發區管委會總工程師張有屏解釋說,有了這些化工公共管廊,企業之間就好像沒有了圍墻,可在園區內實現原料配套互供。他向記者舉例,耀隆化工一期可年產20萬噸合成氨、40萬噸純堿、10萬噸濃硝酸和部分一氧化碳、氫氣,通過上下游產業鏈關系,這些產品轉眼成為“原料”——合成氨和氫氣供給天辰耀隆生產己內酰胺,一氧化碳、氫氣和硝酸則是東南電化加工TDI產品的原材料,“原料配套互供,在國內同類園區中是個創新”。
“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經過幾年的發展,江陰化工新材料專區走出了一條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隨著園區建設的推進,千億產業集群正加速崛起,化工產業“雁陣”已然形成,并將越飛越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