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塑化行業B2B平臺大易有塑2.0版本正式上線,新版本中增加了產業鏈金融“代理計劃”功能,利用平臺積累的行業資源優勢,通過互聯網技術高效匹配資產與資金,為塑化行業的上下游企業引入金融機構的“代理方”優質低成本資金,直擊低利潤、資金周轉難、融資貴的塑化企業G點。
什么是產業鏈金融“代理計劃”
早在B2B1.0資訊時代,以阿里巴巴為首的平臺均與銀行達成合作,主要集中在為單個的企業提供授信服務。進入B2B2.0交易時代,特別是與B2B平臺相配的產業鏈金融,更是成為各大B2B平臺的標配,這從2013年企業的戰略布局中已可見一斑,各企業已逐漸不滿足于同銀行達成弱勢的金融合作,如阿里、慧聰、網盛都已組建相關的小貸公司或者擔保公司。新型的B2B平臺大易有塑卻與不斷被其他B2B平臺弱化的銀行等金融機構推出了全新的“代理計劃”產業鏈金融模式。
在日前中央八部委發布的《關于金融支持工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的若干意見》中,圍繞核心企業上下游的產業鏈金融獲政策支持,一些行業已經出現先行探索的創新,主要運用在農業、汽車、物流、鋼鐵、塑化等供應鏈管理較為完善的行業。
塑化B2B平臺大易有塑新增一項名為“塑如意”的代理計劃,通過第三方社會存量資金在平臺注冊為代理商,墊資代理采購或代理銷售的創新交易模式,以墊資并控制倉單提貨權的方式幫助委托方完成銷售、采購,墊資代理方獲得代理費用。依靠大易有塑在塑化領域的優勢,塑如意代理計劃的資金主要是針對塑化行業擁有優質流動資產的經銷商,解決了因行情囤貨或下游企業采購訂貨期占用資金的難題。
不斷被其他B2B平臺邊緣化的銀行為什么會與大易有塑聯姻綁的緊密?大易有塑塑如意代理計劃的合作方,中信銀行網絡銀行部人士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說,此前線下的傳統供應鏈金融主要是針對大宗商品,但其風險難點在于二個方面,一是銀行對存貨的真實性不好掌握,比如,鋼貿領域頻頻曝出不良,其中供貨商在多家銀行的重復抵押現象,銀行很難核實;二是操作風險,比如倉單的真實性。“以前線下的供應鏈金融,銀行已經吃了很多虧,不能再穿新鞋走老路。”
大易有塑創始人李實說,交易商在線申請貨物代理需求,提供存放在大易有塑平臺全權管理的倉儲的塑料原料指定品類電子倉單,且平臺指定品類全部為常用的標準通用料,這樣可以確保資產端的優質性并可靈活變現。
降低產業鏈企業3成融資成本
過去的2015年是B2B垂直電商煥發新機的一年,B2B 2.0模式出現伊始,交易數據就成為各家平臺宣傳造勢的重點,而僅僅有交易積累的數據并不能真正服務于產業,融資成本高居不下成為關乎中小企業生死存亡的核心問題,只有解決了這個難題才能產生B2B平臺的價值。
大易有塑創始人李實介紹,塑化產業下游的中小企業大部分都有融資需求,通過大易有塑的交易平臺,企業的交易資金都會顯示在銀行流水上,而企業的產品銷售到哪里,資金流向哪里,貨物流向哪里,數據都會沉淀在交易平臺上,這就為銀行掌握企業真實的生產經營狀況提供了有力的數據參考。
大易有塑于2015年9月16日上線,截止2015年底交易額突破20億,2016年計劃突破百億。網上交易量的積累為平臺發展產應鏈金融服務打下了基礎,同時B2B電商平臺中,信息流、物流、資金流的信息,為其涉足金融服務,解決貸款過程中的企業授信難,貸款貴的問題提供了數據來源,而平臺快速便捷的流程也為借貸雙方省去了各種費用。
“我們解決的也不是什么行業痛點,過去塑化企業也能從社會民間資本獲得融資,只是成本很高。”大易有塑創始人李實說,“塑如意”代理計劃通過銀行渠道引入社會存量資金,可以讓塑化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融資成本比民間融資低30%,且融資周期靈活,隨借隨還,刺激企業快速資金周轉的能力,可謂擊中產業鏈金融的黃金點。
融資企業需要向平臺提供貨物,進入平臺指定的交割倉形成電子倉單,獲得貨值72%的融資額度,由于其融資額度小于質押貨物,企業違約成本高于融資額度,企業沒有違約動機。根據香港中文大學曾聯合深發展銀行(現平安銀行)對中國的中小企業調查顯示,中小企業最偏好貸款抵押品為供應鏈融資,即存貨等動產融資,從實際操作來看,動產質押貸款違約率低。
大易有塑:
大易有塑是盟大集團旗下自平臺,集合了塑化行業58萬家企業會員客戶,已成為行業領先的B2B平臺。2014年底獲得粵科集團、中科招商千萬級A輪融資,2015年9月完成啟賦資本領投、澤賢投資跟投的5000萬元B輪融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