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四季度多城市霧霾橙色預警,2017年一季度空氣質量專項督查。2017年4月初環保部開展史上最大規模的環保督查,督查時間從2017年4月7日至2018年3月31日,督查對象是京津冀周邊的“2+26”城市,該區域也是塑料加工的主要集中地之一。7月18日路透社(日內瓦)報道,中國于7月17日向WTO明確提出,作為禁止進口“洋垃圾”環保活動過程的重要活動,截止到今年年底,中國將禁止24類垃圾進口。”其中廢塑料涉及的五個相關稅則號都包含在內。
環保對聚烯烴產業鏈的影響分為四個部分,一,對原料生產企業的影響,我國原料生產企業多為國有企業,地方企業,合資企業,經營正規,一體化裝置較多,截止目前,各生產企業均在積極推進石化行業綠色發展行動計劃,環保對此類企業影響甚微,各在企業正常生產,供應穩定。
二對中間環節影響,中間環節多為各級經銷商,企業類型較為復雜,對中間環節多表現為心理影響,因為環保重壓,中小經銷商操作謹慎,對終端需求面顧慮較多。
三對下游加工行業影響,下游加工行業多以個體企業、民營企業為主,局部如山東莒縣、河北雄縣小作坊企業偏多,此類企業政府要求全面整改,目前停產應對環保、安檢、消防者較多,預計通過整改后開工率會有所提升,此類企業采用低壓吹膜較多,低壓吹膜需求旺季為中秋節前一個月。
四對再生料企業影響,再生造粒企業多為家庭作坊式,將大面積取締關停,這一影響對聚烯烴行業是利好因素,再生料取締將為新料銷售騰出一部分空間。如《中國正式通知WTO年底開始將不再接收廢塑膠等外來垃圾》消息一出,7月18日國內聚乙烯行情暫時擺脫疲態,出現一定規模的反彈。
整體看,環保督察常態化,對聚烯烴行業發展是“雙刃劍”,一方面,部分小型制品工廠淘汰造成定單轉移,需求短暫缺少,采購節奏放慢。另一方面,取締再生料為新料騰出部分需求空間,兩者雖有對沖,但環保因素的參與還是為市場判斷帶來不確定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