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工信部網站訊息,工信部、發改委、科技部、財政部、環保部等國家五部委聯合發布《關于加強長江經濟帶工業綠色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出關于加強長江經濟帶產業進行綠色發展布局,要優化長江經濟帶產業布局,并促進沿線城市建設沿江地區現有的鋼鐵、有色金屬、造紙、印染、電鍍、化工原料制造、化工等重污染企業有序轉移或依法關閉。到2020年,將有47種危險化學品被重新安置。
意見提出,要完善工業布局規劃。落實主體功能區規劃,嚴格按照長江流域、區域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加強分類指導,確定工業發展方向和開發強度,構建特色突出、錯位發展、互補互進的工業發展新格局。實施長江經濟帶產業發展市場準入負面清單,明確禁止和限制發展的行業、生產工藝、產品目錄。嚴格控制沿江石油加工、化工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醫藥制造、化學纖維制造、有色金屬、印染、造紙等化工原料項目環境風險,進一步明確本地區新建重化工原料項目到長江岸線的安全防護距離,合理布局生產裝置及危險化學品倉儲等設施。
意見提出,將現有的鐵鋼、有色金屬、造紙、印染、電鍍、化工、化工原料等重污染企業按照法律進行有序轉移或關閉。在城市地區推廣安全衛生防護距離,不符合有關規定和實施不符合規劃的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的搬遷、關閉情況。到2020年,將完成47個危險化學品的搬遷和改造項目。新項目應符合國家法規和有關規范的要求,企業投資管理、土地供應、節能評估和環境影響評價應當依法執行。實施最嚴格的能源消費和環境保護標準,加強重點產業標準化管理
意見提出,引導跨區域化工原料產業轉移。鼓勵在長江沿線省市開展創新工作,加強生態環境約束,建立產業轉移協調機制。充分發揮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和高新區輻射帶動作用,創新區域產業合作模式,提高區域創新發展能力。加強跨區域產業轉移監督、引導和協調,努力推進統一市場建設,實現上下游良性互動。充分發揮國家產業轉移信息服務平臺的作用,完善產業轉移信息溝通渠道。認真落實長江經濟帶產業轉移指導,依靠國家和省級開發區,建設產業發展軸沿著河邊,沿海產業發展的合理發展,重點建設長江三角洲、長江、重慶、貴州、云南中五個城市群產業發展,大力促進高端裝備產業、電子信息產業、汽車工業、家用電器、紡織服裝行業五個世界級的產業集群,形成合理的空間布局,區域分工合作,優勢互補的產業發展的新模式。
意見還要嚴格控制跨區域轉移項目,造紙、焦化、氮肥、有色金屬、印染、化工原料藥制造、制革、農藥、電鍍工業、跨區域轉移進行嚴格監督,進行項目的登記或批準,實施最嚴格的環保、能耗、用水量、安全、土地和其他標準。禁止將落后的生產能力和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項目轉移到長江中上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