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阿拉伯已經發出信號,暗示他們可能會先行與俄羅斯及其他歐佩克成員國在4月間達成凍結產量協議,暫時不去理會“歐佩克異類”伊朗持續增產的宣言。
沙特阿拉伯:先行達成凍結產量協議
這一已經得到委內瑞拉和卡塔爾支持的協議預計將在4月17日的多哈會議上正式簽署,將所有參與國家的產量固定在今年1月的水平上。
其他歐佩克成員國預計都將參加。此外,盡管沙特明確表示會努力將所有主要產油國都拉進來,但是非歐佩克的阿曼卻表示他們并未收到邀請。
最近幾個月,俄羅斯一直在大力推動這一進程,由于油價暴跌和盧布貶值,他們的經濟備受打擊。
2月間,俄羅斯總統普京許諾,稱所有俄羅斯石油企業2016年都不會增產,而他們最近的產量數字顯示,至少迄今為止,俄羅斯總統是遵守了諾言的。
一位歐佩克代表對《金融時報》記者表示:“這是一份許多國家都要聯合行動的減產協議,簽訂與否沒有必要看伊朗的臉色。”
上個月,海灣諸國的官員們還表示,如果伊朗不參與進來,任何協議都是難以達成的。
伊朗在制裁解除后一直在致力于推動原油生產和出口。他們已經明確表示,不會接受任何限制他們達到這一目標的安排。
現在,一些海灣國家已經開始質疑伊朗增產的能力,或許這也是他們決定拋開伊朗達成協議的原因之一。
歐佩克代表就說:“除開那些大話之外,我們還沒有看到伊朗到底能做些什么。”
卡塔爾能源部長薩達上周曾經說,大約十五個歐佩克和非歐佩克產油國——控制著全球原油產量的三分之二——都支持凍結協議。
一些分析師則質疑說,將產量凍結在1月水平其實并不能給市場帶來多大的積極影響,因為許多產油國原本也是在按照接近歷史紀錄的節奏生產了。
沙特領導著的歐佩克一直試圖將非歐佩克產油國拉進限產行動,他們在全球市場所占有的份額已經降低,這就意味著如果沒有其他方面的參與和幫助,他們已經無法獨力完成支撐價格的任務。
近十年當中,美國的頁巖油產量一直在增長,俄國和其他產油國也都在增產通道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