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哈會議的失敗一度使紐約商品交易所原油價格在早盤交易中下跌,跌幅超過6%,其原因是交易商再度集中拋售原油。
最初,此次會議的結果就被打上了問號,因為伊朗做了最后不參加會議的決定,以及沙特發誓不會暫停或停止生產,除非其他主要生產商也這樣做。在地區競對手國家間,在進行馬拉松式的會談后,近20個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出口國無法據凍結產量找到足夠的共同點。
東道國卡塔爾石油部長薩達(Mohammed Saleh al Sada)告訴記者稱,該集團需要更多時間構造凍結協議輸出的輪廓。然而,他表示,原油供需基本面狀況已經好轉,因此,各方沒有必要立刻達成所謂的“凍產”協議。
雖然,當天早些時候,一份協議草案提出,至少在今年10月前將原油輸出維持在今年1月水平,一度令投資者感到樂觀,但事實證明產油國之間的勾心斗角要遠遠高于大家的預估,因此,要限制原油產量基本難于上青天。
事情的發展已經使世界原油嚴重過剩。現在所有的目光轉到6月OPEC國家的會議上,如果原油價格開始另一個惡性循環,OPEC可能會進行干預。多哈峰會的失敗,也可能導致最近才開始反彈的原油價格再次持續重挫。
Again Capital的合伙人肯達夫(John Kilduff)表示, 多哈會議失敗不是令人驚訝的事。產油國受困于創下歷史記錄的原油產量,因此此次會議沒有什么意義。這看起來從一開始就是一場鬧劇。
最近,油價從低于30美元的歷史低點上有所上升,一度略高于40美元。然而,布倫特原油價格距離100美元以上的多年高點還很遠,并在去年下跌近40%。雖然,在經歷了近兩個月的反彈后,油價已經從年內低點上漲了55%,這主要是受多哈會議能達成凍產協議的樂觀情緒影響。
凍產胎死腹中的主因是伊朗強烈抗議凍結原油產量的問題,該國試圖在西方制裁解決后恢復其市場份額。因此,伊朗拒絕參加此次多哈會議,會議的代表們似乎懷疑,如果沒有伊朗的參與,凍結的協定的效果將是如何。
卡塔爾石油部長稱,其尊重伊朗的位置,并且通過進一步協商,不知道伊朗的未來將如何展開。 他補充稱,這是伊朗的主權決定。而日后,如果OPEC和非OPEC國家都參與凍產談判,凍結產量的相關措施一定會更有效。
市場觀察人士曾希望會議的參與者可以達成一個“君子協定”,至少會挽回面子,并且為6月的OPEC會議建立一個橋梁。然而,談判破裂的表明,全球原油價格可能再度面臨壓力。
然而,原油產量的反彈可能有限,因為科威特的罷工已經使每天的原油產量減少超過150萬桶。科威特的工人因為薪酬和福利削減開始公開進行罷工。
原油分析師表示,多哈凍產協議的使沙特和伊朗拒絕同意凍產,而沙特阿拉伯副王儲薩勒曼(Mohammad bin Salman)似乎是最后的決定力量。
絕大多數的OPEC成員國都因為低油價感到手頭拮據,因為這些國家的原油收入用于支付奢華的公共支出和安撫國內壓力。然而,人們普遍懷疑沙特和美國原油生產商在玩花樣。
美國頁巖氣熱潮推高了全球的石油供給和低迷的價格。當消費者通過廉價的石油和天然氣價格得到大規模減稅,油價的下跌使許多頁巖石油公司繼續生產成為不經濟的方式。去年,美國國內原油產量飆升至900萬桶以上,創下了至少3年來的最高水平。最近,美國能源信息署將2016年預估產出削減至860萬桶。
與此同時,曾經能獲得充裕原油收入的國家不得不適應更嚴格的經濟現實。委內瑞拉和尼日利亞等國家處境艱難,其在“后原油”時代被迫考慮經濟多樣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