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16家地煉成立中國石油采購聯盟,這在業內被稱為一件具有標志性意義的事件。從1995年民營地煉抱團“求原料”到聯盟抱團“采原料”,民營地煉正在一步步走向強大。截至目前,共有12家地煉獲進口原油使用權,10家地煉獲得原油進口權。
兩桶油壟斷進口原油時代將一去不復返
分析師認為,兩桶油壟斷進口油源的時代一去不復返,民營地煉后期甚至可與主營煉廠分庭抗禮。
2015年以來,地方煉油企業頻頻獲得政策紅利奪得原油進口使用權、原油進口資質。優質進口原油的不斷到位,地煉市場競爭力不斷提升,但是民營煉油企業的腳步并未停止。
2月29日,中國(獨立煉廠)石油采購聯盟(以下簡稱“聯盟”)正式宣布成立。
在業內看來,聯盟的成立,標志著中國民營地煉從銷售到原料采購已實現“市場化”特有的自由式發展。
據了解,首批加入聯盟的企業有山東東明石化、東營市亞通石化、山東匯豐石化、山東金誠石化等16家企業。該聯盟的成立主旨為組織有進口原油配額的地煉企業建立集中采購進口原油平臺,實現集中采購、一致談判、統一價格、集中結算、集中貸款、并按各自配額分量使用。
一位煉廠相關負責人士表示,形成抱團聯盟后對后期產品的銷售、融資、原料采購都有很大幫助。
同時,記者還了解到,3月20日左右,聯盟成員單位將在菏澤東明進行商討,就采購方案和細節進行進一步的溝通和落實。
分析師秦文平向記者表示,在民營地煉成立之初,關于原料使用權的 “生存戰”就在進行。從1995年山東省煉油化工協會是以民營地煉抱團“求原料”到聯盟抱團“采原料”,民營煉廠的主人翁意識及話語權已經不可同日而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