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煤價已不如土豆價,坑口噸煤價甚至賣不過一方沙子,全行業近乎虧損,金融風險高企,企業債務違約不斷。據此,有機構預測將有超半數企業退出市場。
煤礦機制出臺將迎新輪兼并重組熱潮
煤礦退出機制等一系列政策的即將出臺,無疑會使得整個行業迎來新一輪兼并重組熱潮。
目前我國30萬噸/年以下的小煤礦還有7000多處,需要加快推進小煤礦關閉淘汰和兼并重組,鼓勵大型煤炭企業對中小型煤礦進行兼并重組,壯大一批大型煤炭企業集團,進一步提高辦礦標準,推動產業結構邁向中高端。
據了解,在中小煤企居多的內蒙古,已有近半數以上的煤炭企業停產。在記者的采訪中,一些民營煤老板表現出希望煤礦被整合的訴求。但很多煤礦都涉及民間融資和債權債務,所以煤礦退出機制在操作中如何執行,地方政府是否會給予財政支持,是企業關注的焦點。
統計顯示,截至2015年11月,煤炭行業共發生49起并購重組事件,比去年同期31起增加58.06%。其中,中煤能源、陜西煤業、冀中能源等一些大型煤炭企業紛紛剝離轉讓虧損資產以改變上市公司業績。
煤炭行業兼并重組的另一個方向,就是跨行業重組,向上下游特別是煤電一體化的方向調整發展。例如,中國神華計劃以54億元現金收購寧夏發電、徐州發電100%股權和舟山發電51%股權,進一步推行煤電一體化戰略。
應在電煤市場化改革成功實施的基礎上,鼓勵發電企業和煤礦通過控股或參股,真正實現煤電一體化,減少煤炭價格周期性大幅波動,促進煤炭、電力行業健康發展。同時煤炭企業可向煤炭深度加工轉化調整,對于下一步將關閉的煤礦,可考慮將發展清潔能源作為其轉型發展的重點方向。
從目前持有電力資產較多的煤炭企業以及煤電完全一體化的企業來看,其抵御煤價波動的能力明顯強于其他企業,可以借助本次電改的機會,擇機建設增量配電網,實現電力直售,并逐步向煤炭生產——發電——配售電一體化的能源公司轉型。而且,煤炭企業可以發揮煤礦用電多、負荷穩定、網架現成的優勢,利用廢棄工業場地、井田地面范圍及其周邊地區發展風電和光伏發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