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15中國國際煤化工發展論壇”成功舉辦。國家能源局總經濟師李冶表示,目前國家能源局已對煤炭深加工行業的“十三五”規劃形成一些初步設想,提出了六項發展原則、五類模式升級示范和下一步的七項重點工作。
“十三五”將指引煤炭深加工行業發展
據李冶介紹,“十三五”期間煤炭深加工要堅持六項發展原則:一是合理控制規模,根據技術進展確定產業發展節奏和規模,不追求在現有技術水平上大規模產能建設﹔二是推進升級示范,重點圍繞提高能效、降低資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加強體系優化集成、降低工程造價等方面進行升級示范﹔三是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在水資源和環境容量許可的前提下,建設項目并執行最嚴格的環保標準﹔四是加強自主創新,重點示范自主技術和裝備﹔五是煤炭深加工優先利用現有煤炭產能,與煤炭行業共享發展成果﹔六是與油氣、石化協調發展,加強優勢互補,統籌多種化石能源利用。
近年來,煤化工行業面臨日趨嚴峻的考驗,環境制約首當其沖——地區的環境承載量和污染防治達標已成為橫亙在煤化工面前一個幾難逾越的坎。去年的騰格里沙漠污染事件曝光曾給行業帶來一場巨震,今年也有不少煤化工項目卡在環評關上。李冶承認,由於環境約束,目前經國家批準已啟動前期工作的12個煤制燃料項目很難在“十三五”期間全部實施。為此,“增加清潔燃料供應,發揮煤制油、煤制天然氣在污染防治上的積極作用”被納入了下一步實施的行業七項重點工作之一。
同時,煤化工行業也面臨創新升級的迫切需求。“‘十二五’期間我國煤化工快速發展,跑在了世界前列,但核心技術掌握了多少?”中煤能源集團董事長王安近期在石化聯合會煤化工專委會年會上如此提問。
王安認為,“十三五”是我國石油和化學工業由大國向強國跨越的重要時期,要實現“跟跑型”戰略向“領跑型”戰略轉變,必須走出一條轉型突破的新路子。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會長李壽生就此指出,“十三五”的“示范”強調的是“升級示范”,這種升級的重點是技術升級,主要集中在五個方面:先進煤氣化技術、先進合成技術、關鍵核心裝備技術、終端產品差異化技術和成本優勢。
而李冶也透露,國家能源局已初步提出“十三五”期間的五類模式升級示范,分別是煤制超清潔油品、低階煤的分級分質利用、煤制天然氣、煤炭與石油的綜合利用與煤制重要化學品。
煤化工行業一直以來在爭議中前行,此次的“十三五”規劃將對其作一個指引。盡管面臨諸多困境,但隨著未來“十三五”規劃的頂層設計正式出臺,行業發展路徑將日益明朗。一系列產業配套政策的逐步落實也將為行業發展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