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的禁塑令正帶來中國生物塑料工業發展史上前所未有的推動力。
吉林市我國最大的玉米產地和玉米基化學衍生品的產地。鑒于此先天條件,政府決定大力發展玉米基生物塑料(聚乳酸PLA)工業,取代被納入禁令的不可降解塑料袋和餐具。
當地官員表示,已經或者正在上馬的生物塑料袋(3萬多噸)和餐具(1000多萬噸)產能,可以滿足禁令后的市場需求。
據當地媒體報道,約10余家PLA制品生產企業已經落戶。其中半數已經開始生產,包括長春海正、長春必可成、長春盛達、長春森瑞達等。
生產可降解塑料袋的長春益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表示,目前公司24小時生產,以滿足大量需求。現有的2條生產線年產1000噸生產能力,預計到月底再擴建2條生產線,達到年產2000噸規模,到今年6月完成年產3000噸生產線。
長春市必可成生物材料有限公司也表示,其10臺設備一天24小時不停機。目前日產量能達6噸左右,未來設備會增加到25臺,日產能將提高到15噸。

生物塑料
上游材料方面,中糧生化的年產3萬噸聚乳酸項目和長春大成集團的L-乳酸項目,將在本地開啟原料生產。
據當地官媒報道,全球最大的聚乳酸生產商、美國NatureWorks公司,也主動與吉林省政府洽談。但塑料新聞聯絡該公司后,后者表示目前不愿對此置評。
巴斯夫中國對塑料新聞表示,吉林禁塑令實際禁了所有未被認證可堆肥的塑料袋和餐具,包括所謂的氧化式生物降解塑料(oxo-biodegradable)。
這家化學品巨頭向吉林的生物塑料生產提供經認證可堆肥和可生物降解的ecoflex牌PBAT (polybutyrate adipate terephthalate)材料。其抗撕裂、抗穿擊、防水、可印刷和彈性特性,能幫助可生物降解塑料袋提高機械性能。
該公司還生產ecovio材料,是ecoflex和聚乳酸的化合物,同樣經認證可堆肥和可生物降解,適用于可堆肥包裝,比如有機垃圾袋。
巴斯夫將幫助吉林的合作伙伴在當地進行開展有機堆肥項目,利用該公司在全球、尤其是中國其他地區的堆肥項目的經驗。
根據市場發展情況,巴斯夫可能會考慮是否在中國生產ecoflex,以進一步提高價格競爭力。
中國國產PBAT產能也在增大,去年4月山西金暉宣布建立2萬噸年產能。據吉林媒體報道,金暉也已經落戶吉林。
國內生物塑料業的另一家領先者、廣東金發科技有限公司表示,吉林禁令主要目的是培育聚乳酸產業,先從市場拉動,推動生產。
巴斯夫還指出,吉林的舉措在國內被視為“燈塔”,是中國可持續發展解決方案的重要嘗試,有潛力帶動中國生物塑料產業的發展。
吉林省對生物塑料產業的愿景大大超越一次性塑料袋和餐具,希望把生物塑料的產業平臺推向包括包裝、纖維、制品、汽車和醫療用品制造在內的未來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