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即將過去,這一年里咱們塑料界發生了什么大事?重組合并絕對是2015年塑料行業的熱點。

2015年塑料行業重組合并事件大盤點
1、陶氏杜邦:由董事席位爭奪戰引起的分分合合
2015年1月8日,納爾遜•佩爾茨要求在杜邦董事會中增添四個董事席位,杜邦高層拒絕了此要求。
5月4日,陶氏化學宣布,計劃裁減1500到1750個工作職位,相當于其全球員工總數的至多3%。
7月1日,為了節約成本,杜邦鈦白粉單元成為獨立運營的上市公司,股票代號“CC”。
7月末,杜邦公布其第二季度獲純利9.4億美元,倒退12%。
11月2日,杜邦宣布:至2016年1月1日,其高性能聚合物部門將與包裝和工業聚合物部門合為一體。
12月11日,陶氏化學與杜邦正式宣布達成平等合并協議!合并后的公司將被命名為陶氏杜邦公司(DowDuPont),成為全球最大化學品公司,市值1300億美元。
點評:董事席位爭奪戰給杜邦高層敲了警鐘,迫使其通過業務剝離、部門重組來降低成本、提高利潤;陶氏化學為了削減成本,從08年到現在有三次大規模裁員。當然,這些大動作只是陶氏杜邦合并的開胃菜!
2、沙特基礎創新塑料公司業務拆散
10月8日,SABIC 宣布將解散其沙伯基礎創新塑料業務(原GE塑料),這是全球最大的聚碳酸酯制造商之一。
點評:原因有二,直接原因可能是浙鐵大風萬噸級PC裝置投產,標志著國內PC生產技術的成熟,SABIC失去了優勢;最終原因是PC等材料價格可能會長時間走低、供大于求,SABIC看不到這一領域快速增長的希望!
3、拜耳材料改名科思創,拜耳集團將放棄控股權
9月1日,拜耳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更名為科思創。
11月23日,科思創CFO宣布:拜耳集團最終將放棄對科思創的控股權。
點評:拜耳集團主要經營醫藥、農藥、塑料等。在全球化工環境不良的情況下,拜耳集團看不到其材料公司快速發展的希望,通過一系列動作脫離關系,最終拋棄了這個可憐的“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