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臺灣大型塑料機械行業只有不到10%的塑機采用了更有利生態的全電式技術,主要供應計算機和醫療行業等高科技客戶,行業發展面臨著挑戰。
但全電式技術是需求的來源。根據臺灣機械行業團體的負責人估計,未來十年里,超過70%的中小型注塑機(鎖模力低于1600噸)將是全電式。
這將促使臺灣的行業升級,并克服限制這一發展的瓶頸,即全電式機器的重要零部件仍依靠價格較高的日本和德國進口產品。

臺灣塑料機械行業發展將面臨新挑戰
在9月25日-30日的臺北國際塑橡膠工業展覽會上,本地企業紛紛推出了新的全電式塑機,行業官員稱這是一個重要目標。
臺灣區機器工業同業公會(TAMI)塑料和橡膠機械專業委員會會長吳正煒說,臺灣企業20年前第一次推出了全電式塑機,但后來棄之不用,是因為對國外技術的依賴使他們無法盈利。
他說:"關鍵零件,包括伺服電機和滾珠絲杠,我們都必須從日本和德國進口,所以成本很高,這降低了我們的競爭力。全電式塑機的利潤率低于液壓機。"
現在,臺灣企業做好了再戰的準備。多家臺灣企業在展會上推出了新的或改良全電式塑機,行業和政府的聯合研究項目也在取得進展。
其中最高調的新來者或許是臺灣承包生產巨頭富士康科技集團的一家子公司,該公司采用的電機和控制器技術據稱是由銷售額達1318億美元的富士康旗下的其他部門所開發的。
富士康下屬的賜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展出了上市發售的全電式塑機。該公司稱,最初在2009年開始生產塑機,供富士康內部使用,這樣就無需擔心外部設備供應商無法快速供貨,更好滿足快速發展的計算機和智能手機行業的需求。
行業官員表示,由于臺灣企業十分偏重電子制造,因此富士康對于供貨能力的擔憂表明了這方面的市場潛力。富士康稱,其在全球的工廠總共約有1萬臺注塑機。
全電式塑機動力系統全以電動馬達驅動,也就是用伺服馬達或感應馬達來取代原有之油壓缸或氣壓缸。使之使用起來更加方便環保,優力優生態科技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