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生產國削減產量的談判顯示,低油價所帶來的痛苦已經迫使產油國抱團取暖,但仍這不可能很快就結束世界原油產量過剩的問題。
分析師警告稱,談判的情況多變而其結果仍然很不確定,在伊朗似乎不同意任何協議后尤其如此。伊朗在國際制裁解除后恢復了原油生產,從而加劇了原油市場的過剩情況,從而使伊朗成為原油行業中一個不確定因素。
Again Capital的合伙人肯達夫(John Kilduff)表示,原油生產國進行談判是比較民主的選擇,市場對此有所反應后油價可能出現反彈,這可能帶來很好的賣出機會。原油生產國都認為進行談判是正確的選擇,也是解決原油市場困境的第一步驟。如果他們對此能達成一致意見,他們即會同意減產嗎?
沙特和俄羅斯可能就控制產量達成一致意見,這一消息震驚了市場。這將是2014年11月OPEC首次宣布讓市場決定油價后解決原油過剩的首次合作協議。原油交易員從伊朗的評論中得出其將同意協議的意思,隨后西德克薩斯中質原油價格周三漲幅超過5%。
OPEC成員國不是初步達成削產協議的締約方,但其一些成員是,其中包括卡塔爾和委內瑞拉。削產協議的達成還取決于其他保持穩定原油產量的產油國。OPEC將在今年6月舉行會議,一些分析師認為其現在可能對削減產量持有更加開放的態度。
加拿大皇家銀行資本市場的首席商品策略師克羅夫特(Helima Croft)認為,6月份會議的結果值得期待。6月召開會議時將更清楚原油過剩的情況到底如何,也會更加清楚美國的原油產量。在這一點上,就能知道美國的未來軌跡如何。
但是,花旗集團的全球大宗商品研究主管摩斯(Ed Morse)并不期望OPEC方面能達成任何協議,也不認為原油生產者協議能對市場產生很大的影響。召開削產會議是為了防止發生不可能的結果。這是自由舉行的,而會議也能起到拉升油價的作用,但其發生的概率相當地低,而這點沙特是知道的。這就是為什么沙特愿意會見委內瑞拉,并會見俄羅斯。
莫爾斯稱,雖然有些原油生產國和其原油公司都很絕望,但沙特卻不是這樣。他并不期望OPEC能達成協議,但表示如果地緣政治問題能被解決,原油市場的情況可能會有所改變。
莫爾斯指出,OPEC成員達成削產協議的可行性很低,在一種情況下可能是例外。這就是沙特指出的,如果中東地區能達成協議,包括換掉敘利亞政府以及改變俄羅斯和伊朗的軍事介入,這些因素都將推動油價上漲。
在可能達成削產協議的情況下,原油生產國將維持今年1月的原油產量。但這也帶來一個問題,因為俄羅斯的原油日產量達到蘇聯解體后的高點1080萬桶,而沙特的原油日產量約為1020萬桶,原油方面的供應依然巨大。
伊朗稱其原油日產量馬上可以回到50萬桶,之后就一直維持在50萬桶水平。克羅夫特表示,但到目前為止,伊朗的日原油產量可能在28萬桶到30萬桶之間浮動。
伊朗石油部長贊加內(Bijan Zanganeh)此前會見了來自委內瑞拉、卡塔爾和伊拉克的石油部長,但他并沒有證實伊朗將限制原油生產。贊奧貝德指出限制原油生產應該成為穩定市場的第一步。與此同時,伊朗派往OPEC的特使阿薩利(Mehdi Asali)早些時候指出,要伊朗限制原油生產不合邏輯。
莫爾斯指出,伊朗人根本就沒有做出太多的承諾,以前的言論都是出于外交發言的考慮。莫爾斯的觀點有人同意也有人反對。但是莫爾斯表示他不會太在意這些議論。
伊朗也有內部的政治考慮。分析師表示不會看到伊朗同意任何不能實行的限產協議。
IHS能源咨詢公司的高級主管巴里(Bhushan Bahree)指出,奧貝德當然注意到伊朗將在2月26日進行大選的這一重大事件, 因此其不太可能說出很具爭議性的話語。巴里認為,低于30美元/桶的油價顯示所有這些原油出口國對當前的油價水平很不滿意。他們試圖改變市場認為油價將保持該低位,甚至繼續下滑的這一觀點。
克羅夫特稱,即使這樣也不意味著討論削產協議是重要的。隨著俄羅斯和沙特這兩個重要的原油生產國家站出來表示將限制原油生產,這透露出原油產油國態度改變的信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