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上海期貨交易所白銀期貨品種正式上市,開啟了今年期貨新品種上市大潮。而對于今年即將上市的玻璃、焦煤期貨以及各方正加緊籌備的原油期貨品種,中國證監會主席助理姜洋近日表示,原油期貨等新品種的推出除增強我國在國際大宗商品市場上的定價能力外,還有利于完善規則制定權、市場監管權,同時促進國際化。
其中(完善)規則制定權是指,制定并不斷調整符合我國實體經濟需要的大宗商品交割標準、交易結算和風險管理規則,以形成‘中國標準’,這是服務實體行業的實實在在的體現。
他以原油期貨市場建設為例,認為這是一項系統性工作,突破多、難度大,需要諸多制度創新和政策配套,涉及到外匯、央行、海關、財稅、商務、法制辦等多個部委的有關法規政策調整。同時,國內期貨市場現行的法規政策等也需要系統梳理和修改完善。
他同時認為,原油期貨品種推出之后,真正發揮功能,實現預期目標將是一個持續培育和不斷完善的過程,它可能需要較長的時間,才有可能與紐約西德克薩斯原油期貨、倫敦布倫特原油期貨一樣成為國際原油貿易的定價基準之一。
‘但我們有信心,通過各方持續不懈的努力,逐步實現大家的期待’,姜洋表示。
按照上海期貨交易所的原油期貨合約初步設計方案,原油期貨將以中質含硫原油作為標準品,交易單位為每手100桶,合約的交割月份為1-36個月,其中一年后的合約將掛季月合約,每日價格波動幅度和交易保證金水平則分別為5%和7%,與即將上市的白銀期貨標準合約基本相當。
不過上期所強調,此方案并不是最終方案,它只是代表了原油期貨的設計的核心原則,如建立國際平臺、實行保稅交割以及離岸交易。目前計價和結算貨幣是用美元還是人民幣仍未最后敲定項。
此前證監會等部門要求上期所今年下半年具備使原油期貨品種上市的能力,但目前各方在某些具體事宜上仍在溝通協調中。
姜洋同時表示,國內股指期貨上市運行已整兩年,該品種對證券市場的影響初現端倪,市場已經開始出現一些新的積極跡象。
記者同時獲悉,繼大連商品交易所啟動期權仿真交易后,鄭州商品交易所將于本月18日召開30人論壇,屆時各方將集中商討國內期權發展事宜,北京工商大學教授胡俞越認為,今明兩年國內期權產品推出也將提速。


			 








